2023-11-07 11:05:40 牛博成
為廣泛深入推廣設施栽培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控技術,著力推進設施菜地土壤改良,全力保障設施蔬菜優(yōu)質高效生產(chǎn),市農(nóng)技中心發(fā)布《設施栽培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發(fā)生及防控》技術指南。內容如下:
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設施棚室能在一定程度上為作物生長營造適宜的小氣候環(huán)境。其具有可生產(chǎn)期長、作物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效益顯著等優(yōu)點。但設施栽培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其已成為目前設施栽培的頭號土壤障礙因子。
一、什么是次生鹽漬化?
土壤次生鹽漬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為因素而導致的土壤鹽分向表層土壤集聚的現(xiàn)象。土壤鹽分不同于我們日常食用的“鹽”(NaCl),其主要離子成分包括:K+、Na+、Ca2+、Mg2+和HCO3-、Cl-、SO42-、NO3-。
二、如何判斷次生鹽漬化?
當含鹽量大于1g/kg,即可認為設施土壤已經(jīng)發(fā)生次生鹽漬化。次生鹽漬化程度較輕時,土壤顏色呈現(xiàn)綠色乃至墨綠色(綠藻);次生鹽漬化程度較重時,土壤顏色呈現(xiàn)白色或者紅色。由于土壤的空間變異性,一些設施土壤常呈現(xiàn)“三色土”。
三、次生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次生鹽漬化發(fā)生后,會導致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濃度,植物根系吸水發(fā)生困難,造成植物生理性干旱,過于嚴重時作物就會脫水死亡。同時,土壤的次生鹽漬化還會導致作物根部生長發(fā)育不良,影響?zhàn)B分離子的吸收,破壞作物的養(yǎng)分平衡,造成作物缺素,降低作物的抗病性。
四、次生鹽漬化的成因包括哪些?
1.環(huán)境封閉。棚室內強烈的水分蒸發(fā)和植物蒸騰作用促使下層土壤水中溶解的鹽分到達表層土壤,而由于缺乏自然雨水淋洗,造成棚室表層土壤中的鹽分“有來無回”。
2.過量施肥。過量施肥后,由于氮、磷等養(yǎng)分遠超蔬菜本身吸肥量,一些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及其副成分便大量殘留于土壤中,成為土壤鹽分離子的主要來源。
3.不合理灌溉。灌溉水全鹽量超標直接增加了土壤中的鹽分含量;而大水漫灌等方式會抬升地下水位,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壤鹽分的表聚。
4.長期連作重茬。由于作物對養(yǎng)分離子的選擇性吸收,長期連作重茬種植會導致土壤養(yǎng)分平衡失調,某些離子嚴重富集并累積到危害程度,次生鹽漬化程度不斷加重。
五、如何防治設施栽培土壤次生鹽漬化?
1.平衡施肥。生長前期以氮肥、磷肥為主,采果旺期以鉀肥為主。整個生長過程控制氮肥施用,強調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搭配,并適時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肥料推薦選用市面上流行的蔬菜專用系列“套餐肥”,分階段按時需合理施用。
2.揭膜淋雨洗鹽。揭膜淋雨洗鹽一般在夏季6~8月的休閑期進行。期間揭開棚膜、翻耕后,利用自然降雨淋洗土壤。淋洗時間不宜太長,可視土壤次生鹽漬化程度而定,以淋洗雨量50毫米~70毫米且不影響生產(chǎn)為前提。淋雨時注意做好排水,確保鹽分順暢外排。
3.防蒸覆蓋。作物生育期可全地面覆蓋薄膜,也可采用無紡布、秸稈等其它材料進行覆蓋。
4.輪作倒茬。可選擇深根性作物(瓜果類)與淺根性(綠葉菜)作物進行輪作,蔬菜與糧食作物(玉米)進行輪作。
5.施用土壤調理劑。根據(jù)土壤次生鹽漬化類型,可選擇在棚室土壤中伴施沸石、脫硫石膏、農(nóng)用酵素、腐殖酸等土壤調理劑。
6.機械深翻耕。利用換茬空隙進行機械翻耕,深度25 厘米~30 厘米,宜每3年進行一次。
7.植物吸鹽??稍谙募拘蓍e期填閑種植玉米、蘇丹草、高粱等禾本科植物,其快速生長過程中可從土壤中吸收較多鹽分(養(yǎng)分)離子,從而達到控鹽目的。具體管理要點:整個生長期間只澆水,不施肥料,種植45 天以上,后將秸稈進行離田處理。
8.客土置換??梢暻闆r對棚室0 厘米~20 厘米的表層土壤進行排土作業(yè),后置換上大田表層土。此法工作量較大,且費用支出較大,在發(fā)生因土壤次生鹽漬化而無法種植或種植效果極差時才考慮采用此法。
實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可將上述措施聯(lián)合使用,以更好防控設施栽培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發(fā)生。
(西安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出品;技術支持:孫喜軍、呂爽、蔡苗、趙少婷、李荃、孟菁、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