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6:15:14
萬頃綠光抽夏日,層層翠浪弄秋時。千陽縣水溝鎮(zhèn)以良田為紙,產業(yè)為墨,打造千畝節(jié)水農業(yè)示范區(qū)。夾咀村百畝紅蘿卜長勢喜人,躍然勾勒出了鄉(xiāng)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加大投入,基礎設施硬起來
“這塊田以前沒有路、沒有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渠不通水。現在道路修好了、水通上了,我們種地更方便,干勁更足了。”夾咀村五組村民臧千龍高興地說。
長期以來,夾咀村薄弱的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始終困擾著農戶農產品運輸和老百姓出行。2023年,水溝鎮(zhèn)實施全市第一個“以工代賑示范拓展項目”,投資796.2萬元,新建寬3.5米的硬化道路800米,解決了周邊1000余人的出行問題和農副產品運輸問題。并改建躍進渠東支渠、西支渠6.789km,蓄水池5座,解決了4800畝耕地灌溉問題。
建管并重,助農增收連起來
“前半年,我在這里施工干活,每天130,半年差不多掙了25000,現在村里在這里設置了公益性崗位,我每月還有1100元的工資”夾咀村村民蘭文理說。
據了解,水溝鎮(zhèn)聚焦項目建成后續(xù)幫扶,堅持吸納務工、培訓上崗并重,不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發(fā)放勞務報酬209萬元,占申請項目總投資的32.9%,而且在項目建成后,設置了3個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發(fā)放補助1100元,負責項目建成后的管護工作,切實做到了“增收不斷檔”。
一年兩茬,產業(yè)發(fā)展好起來
“得益于‘以工代賑’項目,我們在這里增添了噴灌設施,今年小麥收割后,二茬種植了紅蘿卜300畝,按當前1元/斤的批發(fā)價計算,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60萬元以上。”夾咀村黨支部書記臧文芳介紹到。
以工代賑項目已經成為推動水溝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今年以來,水溝鎮(zhèn)堅持民生導向,強化基礎設施,提高務工收入,培育蔬菜產業(yè),增加用工需求,讓‘以工代賑’項目資金成為建設到村、送崗到戶、增收到人的新型政策性幫扶載體,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蘭寧)